津上俊哉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师

我们的亚洲

海洋大国,中国
2006/05/04
Back

最近我看了NHK电视台播放的一个特别节目,觉得非常好。NHK电视台被讥称为“御用转播台”,最近又因丑闻屡遭谴责,但一播这种节目,让人感到底还是大手笔。

  5月3日晚,NHK综合频道播出了一个关于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特别节目(《伟大的旅行家――郑和》”(第1部“命运之航”、第2部“未竟的梦想”)。 虽然此前本网站也刊登过两次提及郑和的文章(参见本文最后部分),但这个节目揭示了很多我以前所不了解的事实并让我思考了许多。

  首先,我虽然听闻郑和航海是由好大喜功的明成祖永乐帝指派和支持的,却不知竟耗费如此巨大的财力人力:庞大的预算开支甚至使明朝国家财政失衡,以一艘排水量超过1,100吨的巨大木制船舶(被称为“宝船”)为母船、由200艘以上船舶组成大型船队,船员多达2万人以上,航海次数达7次,甚至在非洲也清晰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注)。

  惊人的事实还在后面。最近在《津上推荐》(日文)栏目中介绍的王义桅教授的《与韩国交往,谦逊比实力重要》一文中也提到了郑和航海,文中说“最近终于发现了新的证据,证明是郑和发现了美洲大陆”,我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但是,所谓“新证据”是最近在威尼斯遗留的古地图上发现的,据说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该节目中亦有意大利学者出场讲述道:“……是中国船舶的航海让欧洲人得知绕过好望角的尖端就可以去印度洋,50年后瓦斯科·达·伽马只是重新确认了这一点”。“郑和的船队发现了美洲大陆”,这就是基于上述发现,一个英国历史爱好者所进行的推理。

  通过这个节目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还另有一张“海洋大国” 的面孔。下面是节目中介绍的两个插曲。

  大约600年以前,可判定为属于郑和船队的中国船在非洲海岸失事(据说现在潜入那里的海底仍能找到不少沉入海底的中国陶瓷器),部分船员历尽辛苦上陆后就在当地定居下来,据说现在还有其后裔在当地生活。几年前临近郑和航海600周年纪念时,当地的中国大使馆访问了一个被认定为郑和船队后裔的家庭。DNA鉴定结果证明,这家人果真有中国人的血统。现在这家的女儿已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到南京留学、学习医学。

  节目里还介绍了因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而大兴土木的中东迪拜的情景。中国商人照例大举投资,在一处叫做“Dragon Mart(中国龙城)”的商业设施中,中国人开的店铺鳞次栉比,盛销从服装、杂货到摩托车等各种各样的中国商品。这很可能又是“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的温州(浙江省)商人吧!

  话说到这里并不稀奇,因为中国商人大举开进之例比比皆是。然而我们不能把他们叫做“新来的”。因为在迪拜最近建成的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里,郑和船队的船舶作为中国的代表文物和印度文物并列展示。也就是说,中国商人是在经过600年后,又“回到”了当地。

  从这些故事中浮现出的,是终于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国繁盛之初的宏大规模。在北京生活期间,我曾惊讶于北京街上中东和非洲人之多。那时我认为这不过是社会主义中国在二战后开展“第三世界外交”的残迹。可是看了这个节目,我改变了想法。中国和印度洋沿岸的诸多地区彼此间有着可上溯数百年的交流历史。虽说郑和当年搞的是“朝贡”外交,但至少不是欧洲殖民地主义那种双手沾满鲜血的历史。

  另外,以前在本栏目也介绍过,早在郑和之前,元代中国就已建立了远至中东的海上贸易通道。欧亚草原上,元朝承认粟特人(伊朗人)等很多民族为自己的子民或让其臣服于自己,但经由海上通道也与这些民族开展贸易。

  据说郑和船队的重要基地是现在的福建省长乐市。这里至今还因遍布世界的偷渡、非法入境网而出名。虽然明朝在永乐帝死后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但当时北京中央政权的政策对南方也是鞭长莫及。直到清朝(江户)时期,这个地方还在与长崎的出岛有通商联系,更不用提遍及各地的华侨了。恐怕以东南亚为中转地的网络体系脉脉相传地维持下来了吧!

  在日本,把中国定义为“大陆国家”,反过来以 “海洋国家” 作为日本自身定位的观点颇受欢迎。然而广阔而丰富多样的中国其实隐藏着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面孔。只看这一两百年、只看北方的中央政权,就把中国定性为“大陆国家”,而自以为是地认为“海洋是我们日本的拿手领域”是很危险的看法。

  至少可以断定,近年来与亚洲邻国搞得关系紧张,经常陷于自闭、内向的日本,这样下去会变成远海孤岛上的“海洋国家”。这个节目告诉我们:如果不培养顾全大局的、历史的、全局的观点、不持续外交努力以与周边国家达成友好关系,即便在“海洋国家”的竞争中我们也免不了要步中国的后尘。

注兼补记

  郑和船队上装载有大炮(虽然简陋)和至少以数千人计的士兵(据说郑和船队在锡兰岛因卷入当地宗教争斗遭到袭击,为此曾派出2000人的陆战部队进行反击,结果反过来占领了袭击者的王宫)。另外,郑和船队每到一处即要求当地向北京派遣外交使节。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郑和船队要求各地向明朝“朝贡”,具有浓厚的军事派遣色彩。在被其“访问”的各地眼中,是有一天海上突然出现了前所未见的200只船的大船队……这应该跟日本在1853年遭遇美国海军佩里舰队“叩关”的“黑船事件”时的惊慌差不多吧。

  这样写,反中人士大概会说“可不就是!”。我当然也从中看到了所谓的“大中华”意识。但我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纠正一下,对于被要求朝贡的一方来说,这也未必都是坏事。他们被赠予精美的中国陶器等财物、并被邀请到北京旅游,中国发给“旅游者”薪水,还包食宿交通呢!所以郑和才在各地受到热情款待,至今仍为各地深深怀念。日本的足利义满等人也正是因为看到了他带来的“实际利益”,才派出“御朱印船”的吧。

  是的,朝贡颇有“老爷的突发奇想”的意味,特别是对于那些边远地区。而花在这上面的钱也是非同寻常,因此历代王朝只有在其鼎盛时期才会要求四方朝贡。

  近来日本的反中言论甚至发展到说中国要“吞并日本”,如果从持此论者们怀疑和担心的中国的“传统”上来看,从“朝贡”得出“吞并”的推论完全不合逻辑,而且现在的中国也还没有富裕到可以实现“老爷的突发奇想”的地步。

参照:

  以前刊登的两篇关于郑和的文章

  (《从游牧民族看世界历史》(作者:杉山正明 京都大学教授)读后感)

  (王义桅《与韩国交往,谦逊比实力重要》

(津上blog 200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