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师

2001

日本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是经济联盟的表现
-与其恐惧空洞化不如发挥优势-
2001/08/21
Back
<内容提要>
至今为至,日本一直不太关注中国的经济,但中国经济如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面对这种事实,日本在惊讶的同时也不断表现出对产业空洞化的担忧。
但是,工厂向中国转移也可以认为是在东北亚地区事实进行中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不要只盯住产业空洞化的不利方面,重要的是看到和亚洲经济联系的日趋紧密所带来的有利方面。
在亚洲地区推行市场经济,也许会产生胜者和败者、拉大贫富差距等部分负面结果。为了保持住日本的优势,日本应该详细了解中国等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日本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正在急剧地转变中。中国民营企业从原本不易察觉的地位逐渐发展成新经济的支柱;一部分国有企业大胆起用年轻的管理人才……这些巨大变化终于触动了日本的认知神经。

■ “世界工厂――中国”时代的来临

  重新审视中国,就会发现中国的生产能力已明显提高。现在,进驻中国的日资工厂和日本总厂比起来,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在残次品率等质量方面有许多家已超过总厂。衣料产品UNIQLO的成功象征着中国民族企业的成长。
  到最近为止,欲在中国生产出合乎日本市场的产品,并融入按期交货等要求严格的日本流通领域,只有两种做法:日本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在当地建厂。而UNIQLO的做法是自身不拥有工厂,而是委托中国当地的工厂进行生产,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企业已成长起来,突破了过去的界限。
  今后,这种制造贩卖方式大概不仅在纤维领域,在电子工学领域EMS(委托制造服务)也将会被广泛采用。外资企业带到中国去的制造技术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反映在中国民族企业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世界工厂--中国”已拉开帷幕。

■ 日本对于产业空洞化的不安在不断高涨

  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国内也就日益严肃地谈论产业空洞化问题。如果每天都听到:“生产要转到中国,生产能力要在中国扩大……”,那么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担心将来靠什么生存下去。
  时常可以听到“雁型经济发展模式已崩溃”,这是指至今为止,东亚各国被比作雁群,日本是领头雁,其他各国模仿其成功模式,按着发展阶段不同依次跟在后面,而“中国这只大鸟的出现,使得雁型模式崩溃了。”
  的确,从手机零件等高科技产品,到飞速成长起来的家电、劳动密集型的纤维、杂货乃至销往日本的大葱,中国的出口产品正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的全能势头。

■ 中国开始享受努力换来的红利

  对于存在着不良债权问题,经济长期不景气的日本来讲,迎接中国的挑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需要认清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从部分中国经济中看到了“生机”,应该把这种生机看作是中国人忍受着痛苦的结构改革,努力至今而开始赢得的“红利”。举个例子,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几千万人忍受了失业的痛苦。我们是否应该拍手叫好:“这个对手干得真棒!”。中国的变化似乎在一夜间突然显现出来,那是因为日本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兴起,干部的新老交替等这些发生在中国的变化太不关心了。

■ 日本经济的空洞化是实际上正在进行中的地区经济联盟的一个侧面

  第二、不可否认日本部分产业在不断走向空洞化,但这是正在进行中的地区经济联盟的一个侧面。写到这里,我不禁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现在,日本正在与新加坡、韩国、墨西哥探讨自由贸易协定(FTA),这种通商政策的作用在于扩大市场,活跃竞争,以求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鉴于这种好处,在日本经济界也赢得了相当的支持。但同样的道理是不是也可适用于东亚实际上进行着的地区经济联盟?
  阻碍经济联盟的并不仅仅限于FTA为对象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各种技术革新使得人员、物品、资金、信息的往来大大易于以往,这些壁垒的缓解对于今天的企业活动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东北亚实际上正在进行着的地区经济联盟,可以说是在这种技术革新下推进的联盟。

■ 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所包含的经济合理性

  FTA的实施也会使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空洞化)到别处,同样的道理,实际上正在进行着的联盟也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欢迎FTA,却担心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这种心理源自对自由经济、贸易原理带来的后果不是十分认同。只要存在经济合理性,产业转移就一定会进行下去。对于增长过快的个别产品的进口,WTO(世贸组织)规定,可以在允许范围内考虑采取产业保护措施,但是如果无力阻止联盟这一整体潮流的话,我们除了顺应潮流外,别无选择。

■ 日本应努力推进对自己有益的做法

  经济联盟不可能是“自己的生机被吸干了”这一单一结果,也许“看到的都是不利,好处一点儿也没有”,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好处,而是没想弄清有什么好处,没想利用这些好处。
  比如:难道日本真的想吸引以中国为首的东亚的直接投资吗?最近,日本终于转变态度,做出了欢迎外资的姿态,但说到“受欢迎的外资”,想到的不还是欧美资本?
  任何欧美先进国家都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求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机会,而拥有出色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日本企业总是最受欢迎。不过,当初欧美人对于日本人当社长也并非没有排斥,现在的日本人同样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却又一味地担心“空洞化”,不免有些过于打如意算盘。

■ 日本的国际化来自亚洲

  即使不谈金融、汽车,对日本而言,真正的国际化也将来自亚洲。我认为不久的将来,亚洲用于开拓日本市场,占据网点的投资将增大,随之会带来税收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扩大。现在,有许多中国企业在日本设立分公司,虽然还不醒目,但这些公司已在一间小公寓一样的地方开始了工作。
  日本不仅不想弄清亚洲投资带来的好处,还阻碍它的发展。举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签证问题。亚洲人一要来,大多数日本人马上就会联想到脏累险的工作和非法打工,殊不知在当今中国有腰缠万贯的资本家,有极为优秀的IT(信息通讯)人才。日本现在用不着全面开放,但至少应修改相应制度,以确保有用人才顺畅来日。

■ 日本应发挥自己的特长

  其实,随着与亚洲经济日趋密切,日本有很多可以生存的领域。现在,日本的文化正急速地渗透到台湾、香港、韩国和中国,动画、流行音乐、时装、小饰物和卡通造型、化妆品、工业设计等等已扎实地覆盖着整个东亚地区。成为文化的发源地,对于各种产业而言是多么重要,已不言自明。
  当然,如何始终站在技术开发的前列也是相当重要的。中国这一成本低廉、竞争力强的强大对手的出现,也许会迫使日本不得不让出“制造王”的宝座,但日本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还是会大有作为的。

■ 不要恐惧无情的自由经济法则

  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能抓住这一新的取胜机会,今后,在与中国、东亚的经济联盟中,日本将出现胜者和败者,竞争的加剧将扩大贫富差距。如果日本人不努力的话,将无法避免联盟带来的坏处超过好处的下场。
  但市场本身就是这样无情,告别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惨遭经济危机侵袭的韩国均咀嚼着市场经济带来的苦涩,在他们当中,意识到“只有努力,才有出路”的人要比日本多。我们应该知道,在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不努力,就很难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准。

■ 从了解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入手

  日本为维持现有优势,需要做很多事情,如保护知识产权、灵活运用技术等。但为保持优势而努力和心理上处于守势是完全不同的,心理上处于守势才是走向没落的第一步。
  与其担心未来,不如从现在做起。其一就是更好地了解今后将大有作为的中国人,并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接触。也许我有宣传之嫌,借此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经济产业省基于这种想法,准备于今年9月份邀请许多中国新兴企业家,在大阪召开“日中经济讨论会(中国是威胁还是机会)”,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见
http://www.meti.go.jp/information/event/nicchuu/index_nicchuu_ch.htm

日本語版
(《日经telecon21》电子专栏 2001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