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师

唐船驶来之日(之三)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论考-
2007/04/26
Back

  下面,笔者想谈谈SFEIC的构想对世界及日本的影响。

  中国一直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SFEIC成立后,中国是否会减少美国国债的购买量?这是当前最令人瞩目的问题。中国认为“用8000亿美元做支付储备就足够了”,所以如果将外汇储备的增加部分转向投资收益较高的资产,美国国债可能会失去一个最大的买家。这将对汇率以及美国的利率水平带来什么影响呢……

  如果导致美元急速下跌或美国经济异常,中国经济也不会毫发无损。某美国金融机构的报告中写道,“……应该不会采取自杀性的投资战略”……“美国在风险资产市场的资金实力也非常雄厚,即使其资产运用转向高收益资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导致美元的抛售……”等等,但是笔者觉得这只是美国金融界及美国政府的良好愿望。顺带提一句,在3月份全国人大会议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也曾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温家宝总理回答说,“中国组建外汇储备的投资公司,不会影响美元资产。”可以想到,对于这个问题的微妙含义,高层们已经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正如笔者在连载(一)中提到的那样,SFEIC的运作必须考虑到对中国资金市场的影响,因此其资产运用规模并不会在一朝一夕内增加。那么,其变化将肯定是循序渐进的,但也许5年之后,世界资金循环的环境将会改变也未可知。

  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总裁或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之所以频频访问中国,就是因为当今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而且在金融领域当中也越来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SFEIC是“中国崛起”,步入新阶段的象征。而在这一时代的更替当中,却几乎难觅日本的踪影,这实在令人称奇,令人遗憾。

  SFEIC的投资活动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将会被如何理解呢?中国对日投资的发展决不是坏事。日本政府为活跃未来的日本经济提出了“投资日本(Invest Japan)”的口号,如果日中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强的话,来自中国的投资增加岂止是不足为奇,如果中→日投资鲜有发生,那才简直可以说是不正常。

  进一步来讲,日中之间单向直接投资的现状,说句不好听的,就象是“扣押人质”,很不正常。如果中国也到日本来投资,当日中关系紧张、或日本发生重大灾害时,中国就会更加感同身受了。“相互依存”应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SFEIC进行海外投资基本上将带来双赢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它也可能会在海外面临巨大的不适应,搞不好的话,甚至会导致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出现。笔者认为,不适应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中国的规模。这并非是指资金运作金额的大小,在连载(二)中笔者曾提到,新加坡的TEMASEK及GIC在日本购买了大量的房地产和股份,因为购买人是新加坡政府,所以谁都不会在意;但如果是由中国购买、而且是由中国政府购买,那么情况将完全不同。中国是超大国家,与小国新加坡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如果购买的是房地产,尽管中国政府将成为业主,但由于中间隔着管理公司,所以租房人可以不必介意中国政府。然而,如果购买对象是企业,尤其是出乎被收购方意料之外的收购的话,又将会怎样呢?

  尤其是当前中国认为日本最具魅力的方面,应该是日本制造业所积累的技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欧美金融机构和基金染指“有技术、经营差”的日本制造厂家,但他们都是不会长期持有的。当他们考虑要向谁“卖掉”时,脑子里不可能没有“中国”二字。如果这样的话,日本媒体和政府官方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技术要被人拿走”等的过敏反应。

  在这里,中国也有必要重视一下“和平崛起论”――即,“崛起的中国应注意与周边国家保持和谐,不要引起他国不必要的戒心。”特别要注意的是,应致力于被收购方也欣然接受的双赢型收购。但如果只对单方面“国家利益”的中国产业培养和技术获取虎视眈眈,一股脑儿地进行企业收购的话,肯定会像现在部分外资企业收购中国国有企业时经常遇到的那样,受到类似的民族主义的排斥。

  SFEIC应在当地对收购目的、经营方针等进行足够的说明,并充分了解当地的国情,注意做个“好企业公民”,诸如此类等等,努力被当地所接纳,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怠慢,那么不仅会招致排斥,也会导致投资的失败。

  另一个不适应感,来自于收购主体,因为它是中国政府(国务院直属公司 = 中国政府)。中国经济的资源分配权限一直高度集中于政府。对于这种官办经济带来的弊端,中国国内也一直在倡导“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讲,干预外汇市场所带来的巨额外汇由政府自行运作的SFEIC具有一个缺点,它会将官办经济的弊端出口到海外。

  对于同等金额的资金,与单人独立运作相比,多人分散运作会更安全,而且效果也会更好,这就是市场经济。为此,中国应使外汇(资产)的来源渠道及运作方式进一步多元化。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目前已采取了放宽外汇集中管理制度(放宽对企业、个人持有外汇的规定)、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对国内企业、个人持有外币资产进行鼓励等措施,但是,外界希望中国能够更加大胆地加快发展的步伐。这样一来,政府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仅是SFEIC,更多的人将能够持有和运作外汇,鹤立鸡群的群体也将会减少。

  进一步而言,中国在正式启动SFEIC的同时,应当意识到海外对于一直悬而未决的开放资本市场、放宽外国投资限制的要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应当将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但是现在尚未看到有中国媒体触及此方面的话题。如果一边在海外开展巨额的资产、企业收购活动,一边却依然封闭本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在诸多领域限制外国投资……这在国际社会上是行不通的。

  笔者的上述看法可能会令中国人感到不安,甚至会遭到排斥。但实际上,可以预计,SFEIC的规模将超出“发展中国家”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一个身高2米的年轻人又喝酒又抽烟,但情况一不对头就分辩说“我是未成年人”,这种话是不会有人接受的。

  中国已出色地履行了加入WTO时对外开放市场的承诺。但是,目前“中国崛起”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外界对于开放市场的下一轮要求就会涌来。也许中国人会说:“不要硬推着我们走”,可事实上,中国自己却在飞跑。

  对于接受SFEIC投资的日本而言,应该怎样做呢?以前笔者就曾说过,日本人需要大胆地改变自己的视线和想法。举个与企业收购无关的例子:日本的汽车厂家最初登陆欧美市场时,当地的雇员们一定会觉得在小个子、黄面孔的“日本佬”(原文为‘Jap’,译者注)手下工作不适应。“不过,有工作(原文为‘Job’,译者注)是件大事”……他们心中想通了,所以对于本田、丰田工厂的到来敞开了大门。

  一直以来,在日中的经济交流中,日本人总是充当主角。日本人已习惯于到中国雇中国人做事。但如果是中国人到日本来成为自己的上司,就会感觉不爽了,就会想“那可不成”。

  然而,战后崛起的日本在国际上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当初日本在美国收购洛克菲勒中心时,曾引起过极大轰动。现在日本的投资业已成熟,国际社会对此也已习以为常,即使进行大型收购,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了。现在轮到中国崛起了,也就是该轮到我们日本人去适应了。

  那么,日本可以接受多大程度上的中国投资呢?投资要成功到什么地步才能产生双赢的结果呢?……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半责任与被投资方的“内心承受方式”有关。接受投资金额的大小、投资结果的好坏,将影响未来日本的经济繁荣程度。我们应冷静地认识到,如果老是认为“只要是中国,那么对不起”,而从内心里拒绝的话,只会使日中双方都成为失败者。

  本连载的标题是“唐船(”karafune”译者注:中国船)驶来之日”,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模仿了“黑船”一词(”kurofune”译者注:“黑船”也称为“火轮船”,指日本江户末期来自美国、俄国以及欧洲的蒸汽船。在日本有时还特指1853年由佩里率领、胁迫日本开放门户,并给当时日本人巨大冲击的美国船队。这些船只由于船体被涂成了黑色,因此称“黑船”)。既然比喻为“船”,那么海外投资资产超过4万亿美元的日本应该是一艘更为庞大的巨轮,但遗憾的是这艘船上没有“船长”(=国家意志)。相比之下,唐船的船长则分外醒目(笑)。

  不知这艘中国船是一艘友好的、互惠互利的船呢,还是一艘“黑船”?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用望远镜远观中国,可以看得到唐船开始建造的样子。中国也已经开始大量地培养水手,但真正的启航看起来尚需时日。因此,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去考虑:如何与姗姗而来的唐船构建良好的关系,如何进行符合双方国家利益的交易活动。如果怠于准备,那么当唐船船队驶来后,我们也许会觉得倍受冲击,就象当初佩里舰队突然出现在浦贺港的那一天一样。

(2007年4月26日)

(津上blog 2007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