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师

2003

《欧洲货币一体化》(山下英次著)读后感
2003/08
Back

  此书以欧洲货币政策为出发点,指出战后日本“应做而未做”之事。虽然是以国际为背景开展论述,但作者对日本的深刻思考和良苦用心处处可见。

  毋庸质疑,直至1998年欧元问世,货币一体化始终是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核心,但此书的视野并未局限于货币。作者从20年代泛欧洲主义的诞生说起,战后的德国和法国从历史清算到形成命运共同体,从结成EEC(欧洲经济共同体)到签定《单一欧洲议定书》(1987年)、确定劳动力、物资、服务和资本的区域内自由流通及其与货币一体化的关系,再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定后欧洲政治体系的一体化与分权化。深入浅出且跨学科地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整体概况,诚为此书的宝贵之处。

  在基辛格的大作《外交》(日文版,冈崎久彦监译,1996年,日经新闻社)中,对18世纪以后的欧洲势力均衡做了大篇幅的论述,但不知是不知情还是出于故意,对欧洲一体化几乎只字未提。在日本也是一样,无论学术界还是论坛,由于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观的霸道横行,欧洲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出乎意料地不为人所熟知。但是,这段历史中确实包含着今日日本和东亚应吸取的经验教训,这是我读后的第一感想。


* * *

  两个与政治有关的戏剧性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在1950年,二战的伤痕还历历在目,“16世纪后屡经战事、竟操戈相向27次”的德法两国向历史性和解迈出了一大步,提出了将经年争夺的德法边境煤炭钢铁产业置于两国共同管理之下的“舒曼计划”(即欧洲煤钢联营,1950年由法国外长提出),这一事件直接引致了1952年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的诞生。

  另外一个戏剧性事件发生在1990年,柏林墙刚刚倒塌,尘嚣未散,科尔即与密特朗进行会谈并缔结了秘密条约。“作为对承认德国统一的回报 ……(德国)促成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诞生时的欧洲货币单位EMU,即欧元的前身),从而将德国纳入欧洲之中”,这是一桩庞大交易。

  因曾在一战后经历过天文数字般的恶性通货膨胀,德国以史为戒,欲建立硬通货,在80年代确立了欧洲主要货币国的地位。放弃马克绝对是一个需要很大勇气的决断,但是这一决断,不但使得德国统一受到祝福,在关于统一货币的制度制定方面也得到了益处――“实质上几乎如德国所期望”。

  作者说“参与国政治意志的强大比任何因素都更能构成一体化的推动力”。在戏剧性事件的背后,有胸怀大志的卓越政治家和能人。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真正的政治是什么?我们能够成就什么?

* * *

  此书中,除对“货币一体化之路”的讲解相当专业外,对远大战略的描述以及对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欧洲的形象的刻划,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1971年美国突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单方面令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此谓“尼克松冲击(1971年8月16日,尼克松提出保卫美元八项措施,从而冲击别国经济)”,从翌年至1998年欧元诞生,欧洲维持区域内固定汇率的时间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虽然此间,欧洲频繁地、年必一度地进行货币平价调整(平价变更),也曾多次遭遇成员货币危机,但欧洲始终坚持、深化固定汇率制。

  欧盟各国为求对外步调一致,均对国内采取过不得人心的政策,这并非对国际收支管理的不负责任,而是因为看到美国时时沉着冷静地引导美元贬值,从而醒悟到“默认美元中心体制有害”。弱小的欧洲为了对抗强大的美国必须团结起来,这样,货币一体化就是必经之路了。

  日本也屡受“汇率骤升”之苦,浮动汇率制完全是迫不得已。西德面对马克急剧升值和美元贬值时,则考虑“把重负向更广的地区分散”、“让欧洲其他国家也分担一些”。以欧洲为鉴,日本应该能够看到这些年来自己应做而未做什么。


* * *

  1985年的《广场协定》虽然达成了调整外汇的协议,但美元跌势不止,日本为拉拢欧美介入调整,不惜实行空前的金融开放政策(1987年卢浮协议时期),种下了平成泡沫的祸根 …… 。后来又走向了一个反面极端,进行金融紧缩,其代价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10年”。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时,日元和日本股票被大规模用于空头投机交易,致使日本金融陷入以长期信用银行破产为标志的窘境。

  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或者说保护过度反而有害?)…… 。最近的货币研究将这一点引为恨事的也不少。《货币的败仗》(吉川元吉著、1998年、文春新书)一书也持此观点。 另外,《美元与日元》(D • マッキノン 大野建一合著、1998年、日经新闻社)也论证道,“贸易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外汇来调节”这一毫无根据的理念和多年的日美贸易摩擦,得出了“日元不会贬值”的长期预测(日元升值综合症),这扭曲了对企业经营具决定性的重要价格信号(对于生产投资必需的预测可能性),对日美双方的经济民生都有损伤。

  作者认为,或许这段经历令日本受到了损害,但未必就要把怨气发到美国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为避免遭殃而采取自卫对策的欧洲这个先例。日本在这一点上确实有所欠缺。当然,仅在与近邻的关系这一点上,日本就不具备欧洲那样能达成货币一体化的环境和条件,在怨恨别人之前该就这一点好好自省。

* * *

  作者介绍了欧洲的以上经验后,又提出东亚应该吸取的教训。正如上面所明确的,本书的幕后主角是绝对主要货币国??美国。东亚也主张“脱离美国”、团结起来,作为共同的货币制度“除日本以外……东亚各国应从采用日元、美元、欧元三极货币篮子的固定外汇汇率制开始”,并呼吁为推动东亚一体化,“日中两国应共同发挥领导作用”,为此,“日本应下定‘活在亚洲’这一决心”并“履行德国在欧洲的义务”。这是令许多亲美派和恐美派闻之色变的言论。从经济出发,如此正面提倡“日中轴心”的书恐怕绝无仅有。

  这就是从欧洲货币一体化中能够学到的东西。贸易通商的区域一体化与货币的区域一体化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前者只是东亚一体化,没有排除美国的充分理由。即使与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也应先将东亚团结起来,提高交涉力量后再谈,这是战术(实际上,如果不这么做的话,要想在交涉中让美国修改其歪曲的反倾销政策,恐怕是与虎谋皮。现在,拉丁美洲在FTTA(南北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采用的正是这种策略)。

  与此相对,货币的区域一体化是为了不被无规律可循的硬通货??美元所任意左右,所以让美国进来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从货币一体化的观点出发,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东亚应该脱离美国团结起来”的结论。

* * *

  但是,虽有宏图如此,关键在于如何操作。现在的Yen(日元)负责人,在就货币问题发表谈话时,尚未与邻国政府建立信赖关系,只会对引导日元贬值进行口头干预,以及说一些“人民币太便宜了”之类的话。日本如果不摆脱当前的经济低迷状态,离亚洲统一货币的目标只会越来越远。

  对于只会考虑如何斡旋选区内公共工程的政治家,有必要让其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理解货币一体化的重要性。从频频要求补改景气对策预算的政治风气中不难看出,为什么从理论上说明金融秩序的必要性会比较困难了吧!

  最难的还是“日美中”三极关系。虽然很佩服坚决主张日中轴心的作者的勇气,但坦率地说,我作为评论者(津上)无法那么乐观。这并非是想说“美国不会默不作声”之类的示怯的话。

  即使本评论者身为著名“亲中派”,如果现在非要让我回答“选择美国还是选择中国”,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美国。未清算的历史,体制的差异,差强人意的相互理解 ……现在的日中关系充满了根深蒂固的相互不信任。

  本书还告诉我们,日中两国应该从德法两国的历史性和解中吸取经验教训。笔者也认为日本在历史问题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正如中国谚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历史问题的解决靠日本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关于日本的内容,也是有失偏颇,反面评价居多。因此中国的年轻人半数以上公开表示“不喜欢日本”。这笔帐不算清就谈“日中轴心”,是不可取的。

  而且,从中国来看,日本的战略价值是通过日本把美国纳入游戏中来这一点实现了最大化,在安全保障方面尤其如此。对中国来说,在与他国的关系中,没有像日本这样改善关系带来的好处与关系恶化带来的坏处落差之大的了,这也正是因为有美国这样的游戏参与者的缘故。虽然是非常微妙的掌舵者,但在日本与中国改善关系的过程中,美国还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且,中国本身也决不会“背朝美国建立日中轴心”。除非日本不可救药地衰退下去,否则,在亚太地区,日美中三极关系必将维持下去。这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在这种现实当中,日美中三国的平衡关系只能一点点地变动。跟中国打交道时打美国牌,跟美国打交道时打中国牌,不仅是日本,美国和中国也是如此行事的。在此过程中,日本不以零和博弈的模式(一方得益引起另一方相应损失,得失合计为零的理论)发展国家利益,即,探索对美国和中国都有益的追求国家利益的道路,并且推敲能够说服美中两国的理论,为此,需要进行必要的舆论统一,并继续进行以上一切努力。日美中的三角关系未必一定是零和博弈关系,所以,应该立足未来、看到三角中日本这一边的希望。

  虽然任重而道远,也不能罗列出“做不到的理由”作罢。现在倡导亚洲货币一体化,估计会遭到美国的嘲笑。只有韬光养晦、逐步积蓄力量。而且,前景不都是悲观的。中国现在虽然坚持事实上的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制和现行汇率,但对于其间得失应该是相当忧虑的。还有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事实上也一直持续与日元挂钩进行汇率变动(请参考附表)。这样作明智、妥当、公平与否,今后再议。正象作者在本书中所明确的,如何达成货币一体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借鉴欧洲的经验。

  回敬美国嘲笑那一天的到来,才是东亚真正价值的体现。

日元与韩元、台币的关联(与美元汇率进行比较)

(本文的简略版刊载在经产记事8月号书评栏目上)

《欧洲货币一体化――其经过与对亚洲的借鉴意义》
IBSN4-326-50226-6 山下英次(大阪市立大学教授)著
2002年7月 劲草书房刊
日本語版
(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