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师

2002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 低估汇率对中日两国均不利
2002/12/19
Back
<内容提要>
日本财务省高级官员在英国报刊发表论文,指出“中国在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货紧缩”。笔者对该论文提出的中国货币供给扩大(通货再膨胀)政策的有效性、中国和日本通货紧缩的关系等表示疑问,施行“外压”对说服中国将起相反作用。
中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表明人民币汇率过低。但是,在中国,“人民币走强・日元走弱=对中国不利”的先入之见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中国难以允许人民币升值。
货币价格的形成被根深蒂固的成见所扭曲,“日元升值综合症”将给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应该力求中国的理解,使其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也有好处。

■ 财务省高官的提议效果并不确定

  黑田东彦财务官和河合正弘副财务官于12月2日联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题为“世界应该转向通货再膨胀政策之时”的文章(图表1),该文章值得关注,其中,关于中国问题的阐述可参见图表1中的第3条。

图表1 黑田财务官和河合副财务官的论文要点

1.由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的参与(所引起的供给力提高),先进工业国正承受着新的通货紧缩压力。这将导致欧美等国家的物价急剧下跌,政府、企业以及家庭的实质债务增加、金融部门压力加大,同时,有效需求的衰退更有引发螺旋式通货紧缩的危险。
2.日美欧中央银行为防止通货紧缩,应该积极协调,采取基于稳健通胀目标的、积极果断的通货再膨胀以及金融缓和举措。从这一观点看,近来美国实施的降息政策是正确的,欧洲各国也应该效仿美国。已没有降息空间的日本,应该通过继续购买长期国债等扩大基础货币,以实现约3%的通胀目标。
3.中国的出口规模扩大和国内通缩相互作用,促使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中国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这也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让人民币升值是解决出口通缩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所带来的疼痛过于剧烈的话,还可以采取扩大货币供给的方法。

  可以看出,以上提议为说服中国找到了一些方法∶参加日美欧的通货再膨胀(reflation)协调行动对中国有利,通货再膨胀的手段不仅限于人民币升值,还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不过,笔者认为,扩大货币供给(通货再膨胀)政策所能带来的效果,有以下3点值得怀疑。

(1)在中国实行扩大货币供给政策将收效甚微

  这与目前中国通货紧缩的原因相关,从中国央行的角度来看,如果通货紧缩能够通过通货再膨胀政策轻易解决的话,他们不早就采取行动了吗?
  中国有“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又呈多样性,所以在同一国家的经济中,既有先进的进口产品、外资企业产品、部分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国货,又存在部分“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国货。前者也因设备过剩和技术革新出现价格下跌趋势。而后者几乎就是廉价出售,这促使通货紧缩问题日趋严重。尽管后者正不断地被前者所淘汰,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淘汰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此可见,造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在于供给方的结构问题,如果不从结构入手,而是在货币供给措施上做文章的话,其效果将具有局限性。

(2)中国的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的不良债权

  中国和日本一样,也存在着金融体系问题。中国的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的不良债权,存在着惜贷问题。那些可以向富有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发达,即使采取金融缓和举措,贷款也不会投向中小企业。相反,资金大量集中在有投资过热迹象的不动产市场、股市・国债等金融商品,有可能会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
  2002年11月上旬,美国FRB(美联邦储备理事会)宣布联邦基金利率降息 0.5个百分点,中国今后也可效仿类似幅度的降息政策。不过,从上述因素来看,中国降息幅度有限,而中国独自采取金融缓和政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3)日本的通货紧缩是由中国引起的吗?

  更为根本的问题是,中国采取金融缓和政策并不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太大的效应。日本的进口商品并非全部来自中国,很难想像进口物价的缓慢下跌或缓慢上涨,能够解决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
  进一步讲,还涉及到“中国出口通缩,所以日本陷入了通缩”的观点是否准确的问题。被点名为“出口通货紧缩”的中国也许会反驳说“日本报刊报导日本‘不从根本上解决供给能力过剩问题,反而多次半推半就地对经营不振的企业实行债务措施,使得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僵尸企业”在市场上重复着廉卖活动’。尤其在原材料领域,日本才是向亚洲各国出口通货紧缩的祸首”。

■ 外币购买力平价评估的意义值得追究

  上文所述财务省官员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论文中,除通货再膨胀政策之外,还提议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探讨。从财务省高官最近的发言看,或许“这才是其真意所在”。
  作为印证“人民币汇率过低”的证据,人们常常会提到“以购买力平价评估的货币汇率比法定汇率高出4.6倍”。但是,如果参照一下其他国家的情况就会知道,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分别为5.6倍、4.9倍和4.2倍。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对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排名的话,中国将从第6位跃居到第2位(日本为第3位),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分别会从第13位、第17位、第28位跃居第4位、第10位、第15位(数据请参照世界银行资料)。可是,这种排名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法定汇率和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评估的汇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经济还不够发达大国的共有现象。

■ 外汇储备激增显示人民币汇率过低

  货币汇率是否合理,最终只能由市场作出判断。已经有迹象显示目前的人民币汇率过低,这种迹象来自中国的外汇储备。

图表

  图表2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正在持续增长,外汇储备是反映货币当局干预市场动向的一面镜子。据粗略估算,中国货币当局每月平均要动用人民币买进大约50亿美元才能维持目前的汇率。在资本计算实现自由化之前,市场的规模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每月50亿美元的市场干预规模是相当大的。应该看到,在现行汇率下,供求平衡已难以维持。

■ 坚持维持不合理汇率的原因

  像中国这样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国家,坚持现行汇率,无止境地积攒外汇储备,决非明智之策。不远的将来,当人民币升值时,将会出现大量的亏损。从根本上讲,货币价值的升或贬,总是利弊同在。货币贬值虽然有利于保持出口竞争力,但是本国资产有可能廉价地流向国外,本国的对外投资也会受到影响。维持不合理的汇率对国民经济本身是不利的。
  可以推测,中国勉强维持现行汇率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1,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物价下降的话,许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在农业领域,许多基础作物的内外价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现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开放情况已经让人惴惴不安。而国有企业占多数的钢铁、化学等原材料产业同样缺乏竞争力,多次启用反倾销措施才赢得喘气机会。

■ 难以摆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不利”的观念

  第2,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代表大会刚刚结束,2003年3月即将实行国务院换届,正值政治“青黄不接”的时刻。中国原计划扩大美元联系汇率制的浮动幅度,但如果在上述供需状况下实施该计划,人民币肯定会走强。由于汇率是个“敏感” 的政治问题,所以,该计划一直没有得以实施。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只能以不断收购美元来干预市场,或许就连在其中操作的中国央行,也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感到焦躁不安吧!
  第3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民间已经形成一种无法摆脱的观念,即人民币走强=对中国不利、日元走弱=对中国不利。98年日元贬值期间,指责“蓄意贬低日元汇率=使邻国走向贫困”的呼声,构成了抗议日元贬值政策的大合唱,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中尚未出现能够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人民币升值好处的领域。换言之,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建立“出口基地”,成了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动力之一,这种模式让中国人民形成了一种不免有失偏颇的观念,即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发展不利。

■ “日元升值综合症”对日中双方均有害无益

  我希望再强调一次:外汇汇率的升或贬是利弊同在的。如果置之不理,很可能会给将来的货币市场带来不健康的偏见,即使人民币实力大幅增强,中国也会坚持维护评价过低的汇率,而中国反对日元贬值的态度,将会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一种期待,即“日元大概不会贬值”的偏见。
  Donald Mckinnon教授和大野健一教授共著的《美元和日元》一书中指出,日美两国出现贸易摩擦时,美国政府对日元升值所施加的压力,造成了外汇市场参与这对于日元、美元走向的偏见,扭曲了资源分配,两国的经济和福利均蒙受了损失。两位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为“日元升值综合症”。虽然目前情况与此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价格形成方面如果存在偏见的话,将来对中日两国均有害无益。
  为了防止“日中版日元升值综合症”局面的出现,应该努力在中国形成更为均衡的“汇率波动观”,应该让中国看到并确信“这符合自己国家的利益”。

■ 对中国施加外部压力可能会产生相反效果

  尽管这次财务省高官的提议有可取之处,但其批判中国“出口通货紧缩”、从外部立场上期望人民币升值的提议是非建设性的。中国也在被通货紧缩困忧,如上所述,说到“出口通缩”,日本没有批评他人的资格。日本的要求听起来像是“在向中国推卸责任”,也会使中国人认为这是在玩“零和”游戏,一旦形成这种局面,中国人是不会退缩的。 当中国遭受外压时,最讨厌的是被国内认为是“屈服于外部压力”。纵或内心认同,如果被外人说三道四,反而难以接受。“G7(西方七国会议)的共同提议”等只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 应该让中国切实体验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打个比方,假设中国是一头大象,如果它没有喝水的愿望,那么,即便将它带到饮水处,也不会喝。
  具体地讲,中国企业为开拓今后的销售渠道,将扩大海外投资,中国政府对此也表示欢迎(走向世界的政策被称为“走出去”)。人民币升值对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这种鼓励投资、便于投资的措施,日本是否应该作些宣传和介绍,向中国提些建议呢?
  中国为了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希望日本继续提供日元贷款。从日本的财政状况以及国民感情(对中国的日元贷款举措不受欢迎)来看,将难以满足中国的期望。考虑到将来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差额利益,是否可以建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在日本大量发行低息“武士债券(即以日元计值的债券)”呢?
  为了防止日中两国间出现日元升值综合症,您是否有什么好点子,可以使中国切实地体会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并产生“喝水的愿望”呢?

日本語版
(《日经telecon21》电子专栏 200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