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师

时评随笔

日新月异的中国经济 三篇连载之一
-对“引进外资”看法的转变(之一)-
2007/01/04
Back

  中国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对过去的增长政策进行调整。外资政策正是这些调整的领域之一。

  以前,引进外资被当作脱离贫困的最快捷的途径。当时有一段时间内外经济水平存在着绝对性的差异,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经济还是“外国”的好。因此只要听到“外资”便会条件反射一般地表示“欢迎”。中国已经开始对这种思维与行为方式进行反思与重新审视。

  例如,中国为吸引外资,一直以来将“广东神话”(参照上上回)为代表的“低工资”作为卖点。然而,由此却产生了恶劣的劳动环境等外部成本。只要是“外资”就能享受税收优惠。然而,由此却产生了与内资企业之间的国籍逆差,歪曲了竞争环境。只要是“外资”就能享受廉价的工业用地。然而,由此却造成了外资集中在沿海地区,不进入内地(注)。由于中国环境法规的不完善,那些对环境负荷较大的海外产业纷纷涌入中国。然而,对此中国竟然还将其视为“重化学工业化”而感到欣喜。

  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GDP超过了日本的一半,但同时也面临着贫富差距与地区差距扩大、环境破坏严重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今后中国必须朝着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方向前进,但问题的根源亦存在于过去政策的内在偏差上。中国已经注意到这点并在努力进行调整。

  注:以前中国工业用地出让(50年土地使用权)价格约为10~15美元/┫,除此之外还要支付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农民征用补偿费等,成本更高。在财力较强的沿海地区,比较富裕的地方政府通过补助金填补这一差额,将配有基础设施的工业用地以极低的价格出让给外资,因此弄不好沿海的土地费用可能比内地还要便宜。这样一来,外资企业当然不会进入内地。

  对上述问题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如上上回所述,全国各地大幅提高了法定最低工资,并且扎实地推进环境法规的完善。这些都将提高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成本。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明年将至少引入两项新的具体措施。一个是企业所得税的内外统一,另一个是上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的改变。前者将采取过渡措施,高新企业等内外无差别的行业税收优惠也会持续,因此这种变化并非“一刀切”,但新进入的非优惠行业的外资企业税率将会增加(从15%上升至25%上下(未定))。另一方面,对于内资企业而言税率将从原来的33%实现大幅度降低。后者将从协议出让转变为挂牌出让,同时对外资的差额填补行为也将被禁止。以前内资企业只要不是特别著名的大企业,即使想购买基础设施配套的工业用地等也没法买到,而这种情况将有所改变。虽然实施过程中会有地区差异,但浙江省等已经开始进行改革,上海、江苏省等也明确将于明年开始执行新措施。

  这些偏差的修正从短期来看均会对引进外资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加速东南亚的外国投资“逆流”。可能有人会感到这是“中国经济的自杀行为”,甚至感到“中国经济终于开始崩溃了”。这是因为在日本广泛流传着“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外资”的说法。

  确实,中国经济对外资的依赖度从存量来看远远超过日本。

全部工业附加价值   6兆6425亿元(99兆6375亿日元 15JPY=1RMB)
其中外资企业   1兆8997亿元(28兆4955亿日元 15JPY=1RMB)
外资依存率   28.6%
     
全国税收总额   3兆 886亿元(46兆3290亿日元 15JPY=1RMB)
其中外资企业   6391亿元(9兆5865亿日元 15JPY=1RMB)
外资依存率   20.7%
     
出口总额   7620亿美元
其中外资企业   4442亿美元
外资依存率   58.3%
     
进口总额   6601亿美元
其中外资企业   3875亿美元
外资依存率   58.7%

  但是,若从流量来看中国经济的外资依存率,则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固定资产投资。

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8兆8604亿元(132兆9060亿日元 15JPY=1RMB)
其中外资实际利用额   5931亿元(724亿美元、8兆8965亿日元 15JPY=1RMB)
外资依存率   6.7%

  对于外资政策的调整今后将危害中国经济这一说法,笔者的观点是“80%的‘no’与20%的‘yes’”。首先,“80%的‘no’”的理由是因为从存量看外资即已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它们的业务基本都运营得不错。

  这种运营环境所受到的影响亦不会是致命的,相反会存在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工资等运营成本的上升当然会对所有外资企业产生影响。仅靠低工资生存的附加价值极低的外资企业可能会退出,但这些都是低附加价值的“加工贸易”,它们的退出对于因对美贸易顺差激增而头痛的中国政府而言虽说谈不上“满心欢喜”,但也算“已成定局”。瞄准内需市场而进入中国的其他外资企业应该也会注意到工资上升带来购买力扩大等侧面因素。

  另外,上述两项具体措施不会对已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产生影响。即使非高新企业等的进入会因增税措施等而减少,但对中国经济流量而言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从重视扩大中国内需以及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注意到内资企业大幅度减税所带来的经济扩大效果等方面。

  如上所述,仅仅因为中国采用了不利于外资进入的政策就立即提出“中国经济崩溃”或“自杀行为”等评论,这些只是日本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接下来阐述一下“20%的‘yes’”的理由。目前为止中国所吸引的外资企业鱼龙混杂。不少“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为享受优惠政策而戴上外资“面具”的“假外资”。另外,香港与台湾等中国系外资企业中有许多行为让人不敢恭维,很难称之为“受欢迎企业市民”的企业(我愿意相信日本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从整体以及与内资企业相比来看,可以说外国投资不仅在技术上,在管理、企业道德观念等各方面都代表着中国最佳的投资水平。中国企业还远远没有达到 “已经不用学习外资”的水平。因此,如果进入中国的新外资企业减少,从中长期而言,这一负面因素可能会带来如同重拳一般的恶性影响。

  那么,中国政策的调整会使今后的对华投资大幅度减少吗?我认为,关键在于今后中国经济如何增长。

  笔者担心2007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大幅减速,对此我会在新的论文中加以论述。如果真的这样,日本媒体上可能又会出现“中国经济终于开始崩溃”之类的标题了。笔者虽然担心经济增长可能急速放缓,但对这种看法也不敢苟同。

  如今的中国经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13.5亿人口中有4成为1980年之后出生!)、高储蓄比例等经济持续增长所需的条件。即便是暂时进入调整期,也还是具备10-15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

  当然也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例如能否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善贫富差距等问题?能否对握有过多经济实权却欠缺智慧与经验的政府的功能进行改革?眼下成为枷锁的货币问题是否能以尽可能少的成本顺利解决等等。

  虽然上述问题存在全部失败的风险,但应该排除“绝对会失败”的想法。如果日本抱有这种想法的话,全世界都会质疑“日本不也是被认为会因石油危机而完蛋,因泡沫破裂而完蛋吗?但最终还不是复活了过来”,或者嗤笑“日本自己还不是有政府债务问题、工资过低问题、少子化问题吗?”。

  虽然存在风险,但中国将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市场之一,而且这种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虽然成本会增高,但中国拥有市场,因此今后仍然会有许多外国投资投往中国。也就是说,对中国的投资的形态会比较接近对欧美的投资(虽然收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对于这些外国投资,中国会以何种态度对待呢?中国人原本就是实用主义者,而且从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等方面来看,中国应该会继续欢迎“今后对中国有价值的”外国投资。

(津上blog 2007年1月4日)